淮河是中国南、北方的分界线,长江把中国一分为二,但自然地理同人文地理并不永远重叠,比如说淮河和长江以南的著名大城市南京,它在许多方面竟然与北京惊人地相似。
北京人去南京的周边城市,如上海、江苏、无锡和常州等,最头痛的是那里的方言十分难懂,简直像到了国外。奇怪的是,南京话不但听起来毫无障碍,而且如果有兴趣,一个下午就能学个大概齐。
更有意思的是北京人同南京人长得活像兄弟。倘若北京人同上海人或浙江人同桌用餐,不用介绍,那细皮嫩肉、五官精致、骨骼小巧且总是细心照顾别人的,大多数是浙、沪人士。北京人和南京人同样,都是方面大脸,同样身材高大,难分彼此。
按照中国古相书的道理,长相相似性格也应相近,所以南京人同北京人一样豪爽,说话一样实实在在,决不说半句留半句;南京人说话和北京人一样洪亮,周遭地区的吴侬软语对他们来说没有半点影响;南京人做事也痛快,行就是行,不行就是不行,决不拖泥带水更不小肚鸡肠。由是之故,北京人发现南京人特好处,不像居京城已经两代的上海人同北京人始终泾渭分明。
一般认为,北方人同南方人的优、缺点是不同的,想不到南京人的毛病同北京人也惊人地雷同。
鲁迅先生所说的“国骂”,外地人不是不用,但使用者的范围之广、使用的场合之多,绝对以北京为主。我10年前从南方来到北京的大机关上班的第一天,恰逢领导训话,他半个小时甩出了十个国骂,弄得我目瞪口呆。无独有偶,南京城有个“城骂”:你妈!两个南京人在街上邂逅,一个问,你妈干什么去,另一个回答,你妈转转。别以为这二位要打起来,他们是铁哥们。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,这城骂其实省略了主语和谓语,一点不比国骂好听。
我常常想,北京自元代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首都,南京是六朝古都。首都的特殊地位既造就了首都人的见多识广和慷慨大度,但也容易缺乏商品经济意识。产生不切实际的优越感和虚荣心,具体表现为眼高手低,不愿脚踏实地。其实在发展迅速、讲究实力的市场经济时代,不断学习、努力进取是人们的唯一选择,否则,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南京人,是城里人,还是乡下人,都将落伍。